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开馆,张永和/非常建筑模型展首展
发布于: 2019-10-21类别: 赛事展览 转载自: 建日筑闻3337


2019年10月19日,建筑模型博物馆首展:张永和/非常建筑模型展正式开幕。建筑模型博物馆由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晖发起,成立由张永和(名誉主席),李翔宁(执行主席),刘家琨、刘克成、刘晓都、张雷、柳亦春、张斌、章明、袁烽、朱锫 11名建筑师的建筑模型博物馆学术委员。




建筑模型博物馆收藏了众多建筑模型,反映了建筑师及建筑设计行业所经历的建造技术发展、建筑历史文脉的传承与革新,折射出不同设计语境下的建筑风貌,更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和地域性。“通过建筑模型的集成展示,可以增进行业内部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这些实物资料也构成了一部行业文化“专著”,以开放共享的姿态的树立行业展示窗口的美好愿景。” 发起人李晖说。





建筑模型博物馆计划入驻的第一批建筑师:李翔宁、柳亦春、刘宇杨、童明、祝晓峰、袁峰、庄慎、张斌、张佳晶、俞挺、李麟学、章明、范蓓蕾、曾群、水雁飞、李立、王方戟(以上为暂定,名字无顺序排名)




首展:张永和/非常建筑共展出33件模型作品,分别为玻璃钢宅、缎库合院、锦溪携福酒店、同济建筑广场、西打磨厂改造、中央党校学员楼、龙华寺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韩国坡州书城、2010上海世博会企业家联合馆、柿子林等等。


© 韩大王王王

© 韩大王王王

© 韩大王王王© 韩大王王王

展览开幕当日,张永和先生对其工作室“非常建筑”进行了介绍。包含北京的席殊书屋、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楼、山语间、二分宅、柿子林会所、今日美术馆;位于上海的瑞士诺华上海园区总体规划及生物制药实验楼、涵璧湾花园、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嘉定中国广告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垂直玻璃宅、奥迪宅(汽车展示装置)等;以及湖南吉首美术馆和吉首大学齐鲁大厦及黄永玉博物馆、郑州东区之字大厦、四川舍得文化中心等项目。以及目前正在施工的上海嘉定中国广告创意产业基地2期,南京玻璃钢宅,嘉兴华之毅企业文化中心、深圳电视台新楼、重庆故宫学院等项目。




对话非常建筑创始人

张永和


ArchDaily(韩爽):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城市和建筑“病了”,您觉得中国存在什么问题?


张永和:中国城市的问题是显然易见的,先说结果,就是不宜居,不宜居是怎么带来的呢?中国的城市发展是美国四十年代后期,即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城市蔓延的模式开始。人口开始向城市外部移,郊区的密度是相对低的,每个人需要使用开车等交通工具,这就造成了城市缺乏基本的多样性质量,比如步行。如果制定一个以15分钟为直径的生活圈,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多样的,但现在中国城市中,到处都是shopping mall,有着同样的一群国际连锁店,那是对城市生活的极大破坏。


诺华上海园区 ©非常建筑诺华上海园区 ©非常建筑


ArchDaily:王澍老师提出“自然建造”奖项,您作为首位获奖人,如何理解“自然”?是原生态的“自然”,还是顺其自然中的“自然”?


张永和:我觉得都不是,我理解的自然建造,顺着建造的规律建造,设计的规律设计,这个规律就是人性如果强行做形式,显然不是自然建造。

ArchDaily:面对城市的“病”,或者说现在城市中存在的冲突,您觉得为什么做建筑?可以弥合这种冲突吗?


张永和:对,我们为什么做建筑?如果建筑被积极带入今天的社会中,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显然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建筑要提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的可能性比如我们设计的诺华办公园区,业主提出想让员工自主沟通交流,我们通过空间设计回答这个问题。在室外空间中设计花园和庭院,在室内中置入公共空间,设计美好和舒适的环境,增加相遇机会。包括大楼梯,让不同层科学家有机会相遇,从打招呼到合作,那就通过设计改善环境的质量,使单一工作功能中生活质量提高,使平时见不到的上下楼有了交流和合作。


诺华上海园区 ©非常建筑


ArchDaily:那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良渚校区,是以怎样的设计出发点?


张永和:主要出发点是跟美术学校的教学联系在一起,我们认同一个观点,一个学生不应是到教室就学习,到宿舍就打游戏,实际上在校园中都是在学习。所以,在上课时候,没必要关在一个房间中里,可能在开放环境中,可以做着自己的事情同时,可以看到其他专业的学科在做什么,把学习变成全方位全时的状态,有了“居学”校训。是对学习方式的思考。所以将教学空间转变为延绵的工坊,只要不产生干预,不同专业的学生连在一起。也许一个建筑学学生看到雕塑学生的作品,受到了启发,或许有一天还可以组队,是一种大量的交流和冲突的学习方式,把传统模式破了。同样,学生不能住在很远地方,在工坊上面是宿舍,累了就上楼睡觉,半夜有想法了就下楼去工坊。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韩爽


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都太单一了,所有的事情都有绝对的答案,挣没挣钱,是不是名校,成不成功,这样的人只能是作为服务于资本主义的一颗螺丝钉。我希望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所受的教育,可以让他做一些更有创造性的工作。教育的目就是为了创造更有创造性的人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非常建筑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非常建筑


ArchDaily:设计的出发点是需求吗?


张永和:这个需求,不是狭义的需求,我说的其实是人性,等于说这个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乔布斯先出了电脑和手机,之后即将推出平板电脑时,当时甭提有多少质疑的声音了,没有人想过缺一个平板电脑,一个人也没有,我就是典型的,但我现在有两个平板了。乔布斯他明白一件事,有一种基本的人性,需要你创造出来满足这种人性。建筑需要很有热情的去想,“他可能需要什么?所以你问我美院学校,是不是很多人反对这种教学模式怎么办?我想这是无法动摇我的,也许50年后会成为主流也说不定,不变主流也无所谓。


建筑和纯艺术不太相同,不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做事,自己看着高兴的事。建筑需要和社会有接触


垂直玻璃宅 ©非常建筑

垂直玻璃宅 ©非常建筑


编辑:韩爽,莫因同

文章内容为本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info@cidip.cn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