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15.99亿的蛇形大楼火了!背后建筑师却“很穷”,自费24年,用“纸”为难民造房子
发布于: 2019-12-17类别: 热点转载 转载自: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2071

大家好,我是象君
前段时间,日本建筑师坂茂
免费为巴黎圣母院设计时展馆的事情
在建筑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这种免费设计的公益行为
对坂茂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在他二十多年的建筑生涯中
始终践行人道关怀,致力于灾区重建
哪儿发生灾难,他就去哪儿
从日本到中国再到非洲、澳洲
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他为难民造的纸房子


这些避难所虽然多是临时建筑
不像高楼大厦那样长久存在
但它们在灾难中却完美彰显了
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就如坂茂本人所说
“我一直在思考
对于建筑师而言到底什么是永久的
什么是临时的
我认为只要受到人民喜欢
即便是纸质临时建筑也可以是永久的。”





少揣建筑梦,最爱用纸造房子

 打小就有建筑天赋 

1957年,坂茂在东京出生
母亲是高级女装定制设计师
父亲是酷爱古典音乐的业务员
受家庭环境影响的他
打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富士世界遗产中心

少时,他非常喜欢用积木拼房子
梦想成为一名木匠
九年级时为完成暑假作业
设计的一座房子模型
被评为最优秀奖并在学校展出
也就在这时,坂茂开始有意识的学习绘画
将曾经的木匠梦转变为建筑梦

法国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馆

为了实现建筑梦想
1977年20岁的坂茂选择到
美国的南加州建筑学院学习
并于1980年成功转学到
专业更强的库柏联盟建筑学院
在那里,他受到了托德·威廉姆斯
戴安娜·阿格雷斯特等著名建筑师的指导

1982年,完成学业的他选择回国
加入到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工作室工作
经过三年的实践经验
1985年坂茂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正式成为独立建筑设计

日本女川镇项目房



 为什么痴迷于用纸造建筑? 

日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
“把东西丢掉是一种浪费”的教育
这种对资源浪费的担心正好激发了
坂茂运用可再生材料
作为建筑原料的创作灵感

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建筑师
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房子建起来
而是在建筑物解体时
想方设法减少建筑废料。”

△日本相马市儿童艺术中心

因此
他的纸质房子多能进行循环利用
在建筑被拆卸后
纸材料大都会被运回日本
做成练习本供学生们使用
这也正好达到了坂茂一直以来所希望的
建筑在拆毁时宣告完成

在整个使用过程中
坂茂纸质建筑的优势不止于环保
这些经过防压、防水、防火以及覆膜处理
有着良好的隔热、隔音性能的纸管
还有降低成本,减轻结构重量
加快施工速度的优势
是临时搭建场所的最佳选择

△美国阿斯彭美术博物馆



“灾难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是为大众而工作的,我们有很多很强大的不可见的力量,搭建建筑的时候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这就是建筑的社会责任。”——坂茂


建筑的社会责任
是坂茂一直以来的追求
这一切全部体现在了
他为灾民所建造的纸房中


 卢旺达,救灾纸屋的开端 

坂茂第一次将纸管用于灾后重建
是在1994年的卢旺达
内战导致的大屠杀,让两百万人流离失所


当坂茂看到难民住的临时帐篷
只是几块破旧塑料布
无法遮风挡雨时
于是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用纸做建筑

他带着学生自费飞到非洲
搭建50顶纸帐篷测试耐用性
抗湿和抗白蚁的性能
结果证明纸帐篷不仅成本低
而且还非常实用
于是纸帐篷在当地大大推广起来
坂茂的纸屋救灾工作也由此开始

关于灾中建设,坂茂说
“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只为上层人
更为普通大众服务
包括在灾害中失去住所的人们
大部分建筑师会在灾后寻找新项目
我认为应该在当下就行动起来。”


 哪儿有灾难哪儿就有他的纸建筑 

“地震从来不夺人性命,是建筑倒塌才致人死亡”——坂茂

坂茂有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灾难建筑师
这是因为
在震后灾区几乎都可见他的身影

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7.3级大地震
有30多万灾民因房屋倒塌流离失所
坂茂立即带着学生奔赴灾难现场
为灾民赶造临时住所


在建造过程中他将成本控制到最低
把废弃的啤酒箱填进沙袋作为房屋的地板
纸管排一排就是墙壁
一块防雨布就是屋顶
不到几个小时,避难所就有了


在解决完住房问题后
坂茂又带着学生们花5个星期的时间
用58根纸管做主体结构建造了一座
供人们祷告、举行活动的教堂
本来计划使用期限为3年的教堂
却在当地存在了10年


到了2008年又被完整的移筑到台湾
并成为一大观光景点
每年创造2000万人民币的旅游收入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其他国家
坂茂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奔赴震灾现场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
坂茂是第一位赶至救灾现场的国外建筑师


他带领着120名中日学生志愿者
花一个月的时间
用纸管建造了500平方米左右
一共9间“纸”教室
这是灾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它不只是一个供学习的场所
更是一种关爱与鼓励
由于“太过坚固”
这所原本预计3到5年期限的校舍
使用了约8年才全部搬离


坂茂的建筑就是如此神奇
总能在苦难环境中散发着人性的温情与光辉
2001年,他在为印度灾区造房子时
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
还将当地的民族特色融入设计之中
让居民可以在临时住所中找到熟悉的归属感


2011年,日本发生大海啸后
灾民被疏散到当地的社区中心
男女老少齐聚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
为了解决大家的换衣、哺乳需求
坂茂在纸管单元的基础上做了分割布帘
在保护灾民隐私的同时更维护了一份尊严


2009年,他为意大利拉奎发震区
修建了一座临时音乐厅
他希望音乐可以慰藉人们的心灵
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
再具破坏力的灾难,也带不走精神上的美好


这种对灾后人民精神的抚慰
也是坂茂一直以来的坚持
2011年,经历过大地震的新西兰城市地标建筑
克赖斯特彻奇大教堂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
这对当代灾民而言,意味着精神意义的倒塌


为了建立人民灾后重建的信心
坂茂带领团队迅速赶到当地
设计了一座由98支纸管搭成
装有七彩玻璃,能同时容纳700人的教堂
为了增强防震性能
坂茂特意将教堂外观设计成稳固的A型结构
至今为止仍在使用


正是这种人道主义关怀的设计理念
使得坂茂能做到在不获取任何利益的前提下
为巴黎圣母院建造临时展馆
因为与能让世界记住的地标建筑相比
他更希望自己设计的建筑能够
带给大家实质性的需求与温暖

巴黎圣母院临时展馆设计模型



建筑材料需要环保、减少浪费

看到这
千万不要认为坂茂只会用纸造建筑
然而,他对建筑材料的使用
从不以材质为边界,不止于纸
环保、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是他建筑设计过程中所致力的

韩国赫斯利九桥高尔夫球会所


 不费一钉一铆,建造出7层高大厦 

在沥川的苏黎世
有一栋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建筑
 不费一钉一铆,纯靠榫卯结构
就占地一万多平米,7层楼高
它就是由坂茂所设计的瑞士Tamedia新总部大楼


这座大楼有一个主要特点
就是完全用木材设计梁、柱等主体结构
将这些结构巧妙结合到一起的
就是经过改良后榫卯结构
在日本被称为河合继手


这种技术坂茂研究的很是透彻
在决定好设计方案后
当地取材用2000立方米的云杉
打造出每一个部件和榫卯
然后像拼积木那样将每个独立的部件拼接到一起


巧妙的是拼接到一块的部件虽然是紧扣的
但又是互不“牵扯”的
为了避免火灾或是其它因素的脱落
每个受力柱都被设计成了非全直结构
相互交错的地方设计有凸位
使受力横梁可以只有局部套在柱身之上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筑的安全与稳固性能


这种像变魔法一样的建筑手法
让众多人看到了匠心与工艺的伟大
也从侧面给我们的设计师敲了小警钟
在追求高速潮流的同时
不要忘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




15.99亿,打造出世界最大木结构建筑

还记得前段时间
刷爆朋友圈的swatch蛇形大楼吗?
耗时5年,耗资15.99亿人民币
号称世界最大木结构建筑
它背后的设计师就是坂茂


整座大楼外形犹如一条贪吃蛇的形状
总长240米,宽35米,高27米
由1997立方米云杉制造出的
4600个独立木制部件组成
(ps:不要担心木材的浪费
这些木材在瑞士森林中
仅需10小时就能重新生产)

在设计这座大楼时
坂茂巧妙地利用木材的柔韧性
把蜿蜒的弧形立面和笔直的
大楼躯干结合在一起
通过榫卯结构
让4600个部件完美的装配在一起
从而形成动态变化的曲线空间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工人们大多只带着锤子和螺丝进行操作

对于这座神奇的大楼,坂茂这样说道
“这个项目改变了我一生”


一直对建筑设计抱有信念感的坂茂
在2014年
获得了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普利兹克奖
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
“二十年来,他不断创新
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
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
每当灾难发生时
他常常自始至终地坚守在那里。”

有人曾问坂茂为何能一直坚持为灾民造房
他笑眯眯地回答
“建筑项目对我来说不分大小
都有各自的价值
唯一区别之处就是免费公益还是要用来挣钱
我没有假期、也没有休息日
因为我的工作就好像是在度假
飞世界各地,吃喝玩乐。”


对于坂茂免费做设计的行为
虽然有不少人认为他有点“傻”
但在象君看来,或许正是他这种
不计较利益得失,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
是促使他成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想看更多精选好物 
 可以扫码添加 [普象好用] 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得新品首发、特价活动等最新资讯
首次添加还可领取200元优惠卡哦


你若喜欢,给象君点个在看   

文章内容为本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info@cidip.cn

分享: